當環境面臨能源枯竭,Great Star 老師正不斷塑造孩子們成為解決問題的團隊。在 「設計思考」的課堂裡,孩子們分工合作,思考「讓地球變得更好」的方案,是能夠被長期使用,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汙染的設計,從所生長的土地出發,解決台灣共同面對的能源缺乏問題。


2021, 康橋國際小學 5、6 年級設計思考社團課程
專題:如何讓世界變得更好
時長:15 小時 (每週 1.5 小時, 因應疫情社團課進行 10 週後暫停)
小組:WOW
成員:Shane Li, Caden Liu, Lucas Hsu, John Wang, Charlie Chang
團隊合作,探索無限可能性

透過小組間的腦力激盪 (Brainstorming),團隊的孩子們聚集在一起表達心中想法,當累積的想法越來越多,孩子們便能將有興趣的點子不斷聯想延伸,像開枝散葉般,在不斷的溝通交流下,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,同時也藉著群體智慧,使思考更加 完善。
初始想法-火山地熱發電

WOW 團隊的孩子們想到:「火山的岩漿很熱,或許我們能運用岩漿來發電」。初始的想法在成為最終定案前,孩子們將進行一系列的問題測試,透過運用 5W1H 分析 法: Why (為什麼)、What (什麼)、Where (哪裡)、Who (誰)、How (如何),將提案重新進行思考,然而在多重提問反思下,團隊的孩子們得出:「岩漿的高溫將使熱能轉換過程變得困難」,因此孩子們更進一步思考,尋求其他替代方案,以解決碰到的難題。
保持靈活,隨時修正設計方向

當遇到執行困難時,保持團隊的靈活彈性,隨時調整修正,便能幫助自己適應世界帶來的改變,這也是「設計思考」課程中培養的關鍵能力,讓孩子們保持好奇心,擁有接受新事物、新思維的學習態度。
運用「溫泉水溫高低差」發電

運用學科背景知識,孩子們了解到,當水溫由「高溫轉向低溫」時可以產生能量,進 而聯想到台灣豐沛的溫泉資源,團隊孩子們一致認為:「或許這個可以成為替代方案!」 利用簡報的方式與 TinkerCad 3D 列印軟體,孩子們使用圖表向其他小組解釋熱能轉 換的過程,運用岩漿的熱將地下水加熱,再透過設計的裝置將抽取的熱水冷卻,進而 達到發電的效果。

Future of Energy
設計思考,幫助學生們以創新思維的角度出發,保持探索新事物的熱忱。這也正是 「變通力」的訓練,每當遇到設計窒礙難行時,Great Star 老師鼓勵孩子們保持彈性, 遇到困難及時修正,讓選擇可以更加多元。